《UGL梁振英日本DTZ調查》、《六七記憶》分奪金堯如新聞大奬
四份作品從破紀錄的七十四份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奪得第九屆金堯如新聞自由獎,得獎名單及部分評審評語如下:
電子傳媒組:
大獎:有線電視高級記者馮惠儀﹑記者梁昊賢:《六七記憶》報道系列
評審呂秉權:
「報道歷久常新,脈絡清𥇦,訪問全面,兼有資深中共黨員受訪,令觀眾
能有系統地重溫六七暴動的歷史。這類作品亦有局限,就是難以找到新發
現。」
特別獎:香港電台高級記者黃貝紋﹑鄧詠盈:學童自殺系列
評審陳韜文:
「節目帶出青年學生自殺問題的嚴重性,並提出深刻的成因分析及應對
之道。記者結合真實個案和統計數字,並訪問學生丶家長、社工和教師
等相關人士,說詞誠懇,條理分明,富説服力和吸引力。」
印刷傳媒組:
大獎:《眾新聞》執行總編輯盧曼思:《UGL梁振英日本DTZ調查》
評審程翔:
「(得獎作品)是深入調查的典型作品,……梁振英的UGL事件的追踪報導,
使得梁振英涉嫌違規的指控進一步得到證實。記者鍥而不捨的精神很值得
嘉獎。」
特別獎:《端》傳媒總編輯張潔平:《劉曉波7月5日最後手稿,送給劉霞的最後禮物》
評審杜耀明:
「在中共封鎖劉曉波消息的鐵腕下,記者取得《劉曉波最後手稿》絕不容
易,遠遠越過官方的紅綫。特別是手稿……以一字一句表達生死早已置諸
度外的豁達,在大限之前,無懼無畏,依然故我、活出獨立不撓的自由意
志。」
一如既往,每組大獎均以組內最高平均分的參賽作品奪得,奪冠是實至名歸。至於兩組的特別獎,得獎原因各有千秋:電子組的電台作品水平頗高,但礙於媒介屬性,評比時會較電視作品吃虧,故特頒獎項予電台參賽作品中成績最為傑出的作品;印刷組中,端傳媒的劉曉波最後手稿雖然沒有獲得最高平均分,但卻有較多評審給予最高分數,而報道反映其能突破封鎖,彰顯爭取新聞自由之心志,與本獎項的成立宗旨契合,故頒特別獎以資肯定。
金堯如新聞基金管理委員會主席程翔對所有得獎者表示衷心祝賀,認為這既是對他們優異表現的肯定,亦充分彰顯新聞界突破新聞封鎖的努力和肩挑第四權的監察角色,為擴闊新聞自由空間作出貢獻。
在頒獎禮的同時,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副教授傅景華博士為與會者講解內地互聯網的審查情況和方法,日後更可能透過《基本法》第23條的本地立法引入審查。傅博士說理精闢,推論嚴謹,基金日後會將頒獎禮暨講座內容上載香港記者協會網頁,讓大家重溫。
基金管理委員會亦藉此機會向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榮譽教授陳婉瑩、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研究及榮休教授陳韜文、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高級講師呂秉權、新聞系學者杜耀明及香港記者協會主席楊健興等一眾評審致謝,感激他們不辭勞苦,以專業眼光,十裡挑一地為金堯如新聞自由獎評選得獎作品。